《活法》我已記不清是第幾次閱讀這本書了,但凡我們稍微有些謙虛之心的話,我們就應(yīng)該多閱讀幾遍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稻盛和夫這位老人,他是在很誠懇地,掏心掏肺的在給我們講述他人生的經(jīng)歷,他所信仰的是極度認真的過好每一天。

其實在前一次我們的分享會上,我所理解的是,只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,持續(xù)地認真的工作,你就一定能夠成功,當(dāng)時我就以我個人的經(jīng)歷及成長作了一個簡述,相信在座的很多人也見證過我這一路走來的成長,更多的是一些外在因素逼著我一步步在成長,在前進,我是一個不服輸?shù)娜?,我害怕別人鄙視的眼光,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,所以我努力,我爭取,一路坎坎坷坷。
但是,再次拜讀完這本書之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我錯了,之前的所有并不是出自我的本心,即使小有成績,那也只是暫時的而已,在這里,稻盛和夫所推崇給我們的是,對于工作,你一定要是出于本心、真心的熱愛,也就是回歸自我,真誠的熱愛,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熱愛,只有這樣,你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得到救贖,你才能真正地感到快樂,那種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東西,你是沒有辦法用任何言語來形容的。
在他老人家的眼中,人大致分為三種人,一種是自燃型的人(充滿熱情、主動、積極向上的人);一種是可燃型的人(即點火就燃,需要別人推動才能進步的人);還有一種就是不燃型的人(這種人往往冷漠無情,即使周圍的人給予能量,反而會潑冷水的消極的人)。如果說要以這三種類型來評判我自己的話,我想我只是可燃型的人吧,這對于現(xiàn)階段的我來講,也是為何一直不肯成長的原因,現(xiàn)在我是徹底地理解了,醒悟了,所幸還不算太晚,相信調(diào)整之后的我,一定會是另一種蛻變。
只有這樣,把自己變成一個經(jīng)營者的思維,任何的事情提前預(yù)想好各種可能,就如文中所寫的,稻盛和夫能把未來想成彩色的世界,而我也許還不可能做到像他那么偉大,但是,我也堅信,只要我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,極度認真的過好每一天,不斷地去改善,提升自己,假以時日,我一定可以,至少一定可以成為自然型的人。
其次,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,也是讓我深深的震撼,在看《稻盛和夫傳記》的時候,其中有章節(jié)提到,在他60多歲的時候,曾出家兩個月,拿著飯缽去討飯,一個清潔工人都向其投來500日元,要曾想到,在大戰(zhàn)之后的日本,經(jīng)濟如此蕭條的景象,對于一個清潔工來講,500日元,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的上億元,也就是說她向其投入了他的全部身家,也就是這一次的經(jīng)歷讓他對利他有了更深刻的含義,我也曾疑惑過,天堂與地獄之間到底是何種區(qū)別,稻盛和夫的回答是,人心,天堂的人拿著長長的筷子去喂食別人,而地獄的人卻相互爭搶著,最后誰也吃不到,這就是利他。
上周我看了一部電影叫《我不是藥神》,劇中的男主角在被逼無奈之下走上了販賣走私特種藥,以低價轉(zhuǎn)賣給那些窮苦的人們,之后賺取了人生的[敏感詞]筆財富之后金盆洗手,當(dāng)新的藥販又以貴的價格坑害那些沒錢買藥的人,導(dǎo)致很多病人慘死,在看到這一幕之后,主人公又出山走私藥,并以低于售藥價的成本去幫助那些窮苦的病人們,最后被抓送入監(jiān)獄, 在去監(jiān)獄的路上,成千上萬的病人送行的場面,完全的擊垮了我,那時怎樣的一種心痛,怎樣的一種感動呀,原本他可以過著很幸福的生活,可是他沒有,他選擇了這些窮苦的病人,毫無疑問,心靈是何種的高尚呀!是的,正如稻盛和夫在開篇中所寫到,提升心志,磨煉靈魂。只為了在自己死的時候靈魂更純潔一點,大抵就是這樣吧。
原本還有很多很多的觸動,但是時間關(guān)系,不得不就此收筆,最后愿我們每一個人認真地過好每一天。